广东独立储能备案都沸腾了,到底值不值?
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广东省政府开始实施更为精细和规范的项目管理框架。2024年9月发布的《广东省新型储能电站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每年滚动的《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计划》通知,标志着储能发展从“鼓励建设”转向“有序规划” 。 ●规划先行: 独立储能电站的建设不再是机会主义的选址,而是必须纳入各地市乃至省级的年度建设计划。电网公司深度参与规划过程,从系统需求和消纳能力角度评估项目布局的合理性。 ●严格的时间表: 纳入年度计划的项目被赋予了明确的时间约束,通常要求在“一年内开工建设,两年内全容量并网投产”,未能按时推进的项目将被移出计划,其并网许可也可能失效。 ●安全与技术标准: 政策反复强调全过程安全管控,对项目选址、消防设计、并网测试等环节提出了严格要求,并强制要求所有并网主体必须具备“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的“四可”能力。
1、市场结构与储能定位
根据《广东电力市场运行规则》,独立储能被明确界定为可参与电力批发交易的“新型经营主体” 。
●中长期市场: 独立储能电站可以作为买方或卖方,参与年度、多月、月度及周/多日等不同周期的中长期电能量交易。这为储能电站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通过签订远期合约来锁定部分充放电成本或收益,对冲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交易规则对其月度净合约量和累计交易量设定了上限,以防止过度投机。
●现货市场(日前与实时): 这是储能实现能量时移价值的核心舞台。储能电站以“报量报价”的方式参与日前和实时市场,通过全电量集中优化出清。市场采用“三部制”结算,即中长期合约按约定价格结算,日前市场与中长期合约的偏差按日前价格结算,实时市场与日前计划的偏差按实时价格结算。这种机制精准地为储能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定价,每一次正确的充放电决策都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收益。
●辅助服务市场: 主要是指南方区域调频辅助服务市场。由于储能系统具备毫秒级的快速响应能力,是提供高品质调频服务的理想资源。市场通过竞争性报价确定服务提供方,并根据“谁提供、谁获利”的原则,依据调频里程和性能表现进行补偿。
2、关键技术门槛:“四可”能力
所有希望并入广东电网并参与市场交易的新型主体,都必须满足“四可”的技术要求,这是一个硬性门槛。
●可观 (Observable): 电力调度机构必须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到储能电站的运行状态,包括功率、电压、电流、荷电状态(SOC)等关键参数。
●可测 (Measurable): 储能电站的充放电量必须有符合标准的、精确的计量装置,数据能被电网企业可靠采集,作为市场结算的依据。
●可调 (Adjustable): 储能电站必须具备在调度指令下,精确调节其充放电功率的能力。
●可控 (Controllable): 储能电站必须能够可靠接收并执行电力调度机构下发的功率控制指令和启停指令。
“四可”能力的实现,不仅是对储能设备本身的要求,更是对项目通信、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的综合考验。项目在并网前必须通过电网公司的严格验收,证明其具备这些能力,否则无法获得并网资格。这在项目初期投资中增加了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成本,但从电网安全和市场公平的角度看,这是确保储能资产能够真正作为可靠资源参与系统调节的基础。
在电价低谷时段(通常是午间光伏大发和深夜负荷低谷)购电(充电),在电价高峰时段(通常是早晚高峰)售电(放电),赚取其中的价差。广东省巨大的工业负荷和居民空调用电负荷,使其峰谷价差在全国名列前茅,为能量套利提供了天然的土壤。虽然近年来光伏装机的增加在午间形成了一定的“鸭型曲线”低谷,但由于广东光伏渗透率尚不及部分北方省份,其晚高峰电价依然坚挺,保留了可观的套利空间。根据《广东电力现货市场结算实施细则》,储能电站的充放电均按其所在物理节点的节点电价进行结算,这使得套利收益直接与当地的电网阻塞情况和供需关系挂钩。 8月29日,2025年广东电力市场半年报告发布。1-6月,广东电力中长期市场储能交易电量2.1亿千瓦时,月度交易中,储能成交0.4亿千瓦时,成交均价374.2厘/千瓦时;现货市场交易中,共有9家独立储能与1家抽水蓄能参与,充放电价差(放电-充电)为121.3厘/千瓦时,仅参与电能量市场的独立储能与抽水蓄能充电(抽水)电量共计6.0亿千瓦时,均价251.3厘/千瓦时。 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2024年广东电力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独立储能参与现货日前市场充放电平均价差(放电—充电)为167厘/千瓦时。 2、辅助服务【调频可能没饭吃了】 南方区域调频市场对响应速度和精度要求极高,而这正是电化学储能的优势所在。储能电站通过AGC系统接收调度指令,快速调节出力以平抑系统频率波动。其收益并非来自电量销售,而是对提供“调节能力”的补偿。补偿额度的计算公式为: 补偿费用 = 调频里程 × 市场统一出清价格 × 综合调频性能系数。其中,“调频里程”代表调节贡献量,“综合调频性能系数”则是一个关键参数,它量化了调节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性能越好的储能系统,单位里程获得的收益就越高。 广东调频市场总规模需求空间约为100-150万千瓦,其中60%的调频服务优先由火储联调获得。当前,广东参与调频的独立储能电站有6个,规模约600兆瓦,还有5-8个项目正在安装、调试等,待进入市场,预计省内调频市场竞争加剧。当下正在建设的独立储能项目,如果性能不够优秀,一旦进入市场,就可能面临“没饭吃”的窘况。 3、虚拟电厂VPP【新兴的聚合参与模式】 广东省的政策大力鼓励虚拟电厂的发展,并为其参与市场制定了详细的规则。独立储能电站,特别是规模较小或地理位置分散的储能资源,可以被聚合商整合,作为虚拟电厂的一部分参与市场。 在这种模式下,VPP运营商负责统一的市场报价、接收调度指令和内部分配,而储能资产所有者则根据与运营商的协议分享收益。这为不具备专业交易能力的储能投资者提供了一条进入市场的便捷通道,同时也通过聚合效应,提高了小规模资源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可靠性。 非得要干的话,也得选个好地方,战略选址是项目成功的先决条件。 综合考虑电网结构、负荷特性和产业政策,建议将项目选址于珠江三角洲核心负荷中心区域,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的高新产业园区或工业重镇附近。选址于此的理由如下: 巨大的峰谷负荷差:该区域集中了广东省大部分的工业和商业用户,日夜负荷曲线差异显著,为能量时移套利创造了天然的、可观的价差空间。 电网阻塞缓解需求:作为负荷中心,这些区域的输电通道在高峰时段容易出现阻塞,储能电站的部署可以有效缓解局部电网压力,其节点电价在高峰时段的溢价会更高,从而提升套利收益。 产业政策协同:广州、深圳等城市均出台了针对性的新型储能产业扶持政策,包括投资补贴、示范项目奖励等,能够为项目前期建设提供额外的支持。 靠近优质资源:靠近高技术产业集群,有利于获取高水平的运营维护服务和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