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战新产业改革实践:“三式并举”推进抽水蓄能
作为能源安全的“国家队”,国家电网积极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把发展抽水蓄能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多措并举大力推进。
那么,国家电网抽水蓄能业务到底是如何展开的呢?
我们认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扁平化管理与产权改革、集约化管控与产权深化、事业部裂变。接下来,就带您揭开发展背后的具体逻辑。
扁平化管理与产权改革
国家电网抽水蓄能产业强化的第一阶段从成立专业的平台开始,再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创新融资模式,实现了扁平化管理。
第一步是成立抽水蓄能专业平台。
2004年,《关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由电网企业建设运营”。
因此,国家电网在2005年独资控股成立了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源控股”),专门负责抽水蓄能的建设管理与运营工作,国家电网抽水蓄能产业正式起步。
2011年,为了进一步规范和鼓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通知》。
在政策导向下,7月,国家电网又独资控股成立了国网新源水电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开发、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水电站,以及相关的工程咨询、安装施工等业务。
第二步是引入水电行业龙头企业。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曾提出,2015年底我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3000万千瓦,2020年底达到7000万千瓦,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目标规模为1.1亿千瓦,2050年目标规模为1.6亿千瓦,显示了国家加快发展的决心。
在这样的趋势下,国家电网在抽水蓄能领域持续加码。2015年10月,新源控股引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以下简称“三峡集团”)作为产业战略投资者,募资58亿元。
本次增资后,国家电网持股比例降至70%,三峡集团持股30%,改变了由国家电网单一持股的局面,初步实现了股权多元化。
图1 2015年新源控股增资扩股的股权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渠道收集
三峡集团作为全球水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大型水电开发、建设、运营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与国家电网在电网建设、运营管理方面的主导能力形成强互补。
此次合作不仅增强了新源控股的资本实力,更推动了业务协同与技术融合。
第三步是创新融资模式。
2020年9月,新源控股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引入新源(北京)债转股专项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新源债转股专项基金”)(出资60亿元),三峡集团同步增资25.71亿元,总募资85.71亿元。
增资后,国家电网持股降至51.54%,三峡集团持股30%,新源债转股专项基金持股18.46%。
图2 2020年新源控股增资扩股的股权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渠道收集
新源债转股专项基金由国网海外投资公司和中行、农行、交行所属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共同出资,创新性地运用了“境外低成本资金+产业基金”的模式。
其中,新源控股利用了当时国际市场上的利率优势和国家电网的信用优势获得了境外低成本资金,同时以“产业基金”形式锁定资金用途。
图3新源债转股专项基金的股权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渠道收集
此次增资不仅优化了资本结构,拓宽了融资渠道,还为后续大规模引资积累了经验。
资金主要用于华东、华中、西北等区域的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显著提升了新源控股的资源调配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集约化管控与产权深化
2021年4月,《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印发。同年9月,国家能源局印发《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
自此,中国抽水蓄能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期,国家电网对抽水蓄能产业布局开始新一轮改革,包括内部资源整合实现集约化集团管控和大规模的引战增资。
第一步是内部资源整合。
2021年10月,国家电网将原国网新源水电有限公司更名为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源集团”)。
2021年11月,国家电网将其持有的新源控股51.54%股权全部无偿划转至全资子公司新源集团。
图4 2021年新源控股股权无偿划转的股权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渠道收集
此次划转属于内部战略重组,旨在理顺管理关系,将旗下最重要的抽水蓄能资产归拢至新源集团,减少管理层级、提升决策和运营效率。
通过这次整合,国家电网进一步聚焦抽水蓄能主业,明确了新源集团作为抽水蓄能投资建设核心主体的地位,为持续担当抽水蓄能开发建设运营的主力军夯实了基础。
第二步是大规模战略引资。
2025年7月23日,新源控股增资扩股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签约,成功引入中石油太湖(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保实诚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新源(北京)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等外部投资者。
据国网新源公告,增资完成后,目前其股权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6 2025年9月新源控股最新的股权结构
资料来源:同花顺财经
整体看,各投资方阵容强大,涵盖了产业投资者和大型金融机构。这种“产业+金融”的协同思路,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技术、市场和业务发展所需的战略资源。其中:
产业投资者:聚资源、链未来。
中石油太湖(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太湖”),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从其投资布局来看,领域广泛,特别关注新能源领域。
中石油太湖背靠传统能源领域巨头,拥有丰富的资源、基础设施和能源市场投资经验,能够为新源控股抽水蓄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能集团”)核心业务涵盖电力、天然气和煤炭物流等传统能源领域,同时也积极探索新兴能源业务。
作为战略投资者,皖能集团不仅有助于国家电网在华东区域(尤其是安徽省)抽水蓄能项目的开发与落地,还能够为其提供区域性的资源对接和支持。未来双方强强联合,合力打造新能源增长极。
大型金融机构:补资金,稳周期。
北京保实诚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由中国人保等多家保险资金巨头联合发起,其投资重点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
保险资金的特点是“期限长、规模大”,正好匹配抽水蓄能“建设周期长、需要长期资金”的需求。
新源(北京)股权投资基金整合了中信金融资产、海港人寿、农银投资等金融机构的资金,不仅能提供大规模资本,还能提供债转股、融资规划等多元化金融服务,帮新源控股优化资本结构。
新源控股本次募集资金365亿元,计划全部投入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其中70%以上投向中西部偏远山区,预计可撬动项目投资超3000亿元。
巨额资金的投入将强力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包括装备制造、建筑安装等产业,并有效拉动关联产业投资。
此举不仅巩固和提升了新源控股在抽水蓄能行业的市场领先地位,更是服务国家“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举措。
事业部裂变
国家电网抽水蓄能产业强化的第三阶段是事业部管理,以战略引领和专业化管理,促进抽水蓄能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第一步是成立抽水蓄能事业部。
2025年7月底,国家电网将抽水蓄能业务从原先的“抽水蓄能和新能源事业部”中分离出来,正式成立抽水蓄能事业部(新源集团、新源控股),隶属于国网直属单位。
图5 国家电网部分组织机构
资料来源:国家电网
国网抽水蓄能事业部的成立,标志着抽水蓄能在国家电网战略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其管理进入“专业化、高定位”阶段。
用国网抽水蓄能事业部(新源集团、新源控股)主任(董事长)的话说,就是要“以事业部+大规模新型水电专业公司的新模式,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事业部的核心作用,不仅是“管项目”,更是“谋全局”,其最终目标是构建以抽水蓄能为核心的“灵活调节电源体系”,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稳定器”。
经验总结
国家电网抽水蓄能的产业布局之路,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总结来看,有三点为其他国企在战略新兴产业布局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1、变革组织管理。国家电网通过管理变革来提升组织效能,从“扁平化管理”到“集约化集团管理”再到“事业部制”的演进,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2、创新资本合作。国家电网通过多次增资扩股等产权改革方式,成功引入产业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形成了“产业+金融”的资本结构。
3、协同产业资源。国家电网引入三峡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实现业务协同,引入皖能集团等名企获得地方资源和支持,带动抽水蓄能产业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