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退租,补贴减少,裁员:美国的本土锂电希望Our Next Energy也不行了?
2025年9月外媒报道,Our Next Energy(ONE)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美国本土电池制造商,正在退租超过三分之二的工厂空间。
回望2022年秋季,Our Next Energy高调宣布将成为美国首家建立本土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的企业,计划投资16亿美元并创造2112个就业岗位。这座获得2.37亿美元纳税人补贴的工厂,原本要为狂热追求电动汽车的制造商提供比标准镍锰钴电池成本更低、更可持续的电池产品。
但随着电动汽车需求不及预期,制造商大幅削减投资,电池工厂的商业模式也随之崩塌。特朗普政府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和燃油排放法规的做法,进一步给汽车行业电气化进程泼了冷水。曾经的本土锂电希望Our Next Energy则成为了被泼冷水的电池企业之一。
01 本土化雄心:美国锂电的希望之星
成立于2020年的ONE公司,目标是成为美国磷酸铁锂(LFP)电池的制造商。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格局中,它代表了美国摆脱对亚洲电池依赖的希望。
ON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ujeeb Ijaz曾表示:“数据中心和制造业对电网的负荷需求激增,推动了储能行业的发展,市场对本土制造电芯、模组和电池管理系统的需求空前高涨”。
2025年5月,ONE宣布推出全新本土化源网侧大储能系统组合,包括314Ah磷酸铁锂电芯、电池Pack及电池管理系统(BMS)。这些产品完全在美国制造,符合美国国税局安全港条款的要求。
ONE的技术创新有三重突破:采用第四代叠片工艺的314Ah电芯,体积能量密度突破400Wh/L;基于军用级防护标准的模块化Pack设计;搭载边缘计算能力的BMS系统。
02 政策突变:从《通胀削减法案》到《大而美法案》
美国锂电产业的发展与政策环境紧密相关。拜登政府时期的《通胀削减法案》(IRA)为清洁能源提供了大量税收抵免优惠,对储能项目“本土化比例”提出了极高要求。
然而2025年7月,美国特朗普政府正式签署《大而美法案》,推翻了前任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案》中几乎所有对清洁能源税收的抵免。
该政策通过对外国敏感实体(FEOC)的界定,将中国锂电产业链隔离,并引入“合同控制”新增细则,即使签署技术许可或软件授权合同,让中资企业拥有“最终决定权”,也会被认定为“有效控制”。
03 市场寒潮:电动汽车需求不及预期
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并未达到此前预期的规模。据美国汽车营销机构Cox Autoinc统计,2025年6月美国市场平均新能源汽车售价为56,910美元,燃油车型平均售价为48,125美元。
补贴政策的取消进一步拉高了同级别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型的价差,显著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消费意愿。ON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穆吉布·伊贾兹坦言:“基于当前宏观环境,我们的汽车行业合约计划似乎将推迟数年”。
松下电池作为特斯拉最早的合作伙伴,同样面临需求困境。松下能源的战略原本很简单:在IRA鼓励下,借助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拉起能赚钱的产能。
但人算不如天算,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成为最突出的风险。松下最核心的客户特斯拉在美国面临双重压力:消费者需求趋缓,特别是在补贴政策退出后,价格敏感的购车群体减少。
04 裁员与收缩:ONE的生存挑战
自2023年底C轮融资失败后,ONE一直艰难维持。2024年3月,ONE宣布将裁员约13%,这是新的领导层希望简化运营并筹集新资金的部分举措。
事实上,去年11月底,ONE曾表示由于高借贷成本和不确定的经济形势,已裁员约25%,即128名员工。该公司还计划关闭位于波士顿和加州的办事处,以全力推进在密歇根州的工程工作。
ONE的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Mujeeb Ijaz在去年12月因融资失败和现金短缺主动让贤,不再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由董事会成员Paul Humphries接任。
ONE推出的Aries电池包产品使用的是磷酸铁锂(LFP)电池,这种技术比镍基锂离子电池更便宜、更稳定,该公司的目标客户是商用电动汽车和电网存储企业。
05 供应链困境:本土化生产难以实现
美国即便拥有深厚的磷、铁资源储备,但其铁锂正极产业基本仍处于萌芽期,短期内仍无法贡献有效产能。美国本土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中短期内根本无法绕开中国铁锂正极供应链。
在负极材料方面,中国锂电产业贡献了全球超80%的人造石墨产能,这也是美国无法绕开的关键材料之一。2025年7月,美国向中国负极石墨加征93.5%—102.72%的反倾销关税,封死了美国锂电产业链的进口空间。
作为回应,中国也将正极材料技术纳入出口管控名单,明确限制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及磷酸盐正极原材料制备技术出口。本土供给有限,进口渠道也被封锁,美国锂电产业陷入两难境地。
根据《大而美法案》要求,到2027年,美国铁锂产业链的正极与负极材料必须有一项从中国产业链中隔离,否则将超过55%的本土化阈值,面临税收抵免取消的风险。
06 储能转型:ONE的新方向
面对汽车行业的低迷,ONE正在调整业务重心。虽然长期目标仍是获得大型汽车合约,但当前重点是电网储能系统,同时正努力拓展国防甚至机车等其他领域业务。
美国储能市场确实存在巨大潜力。根据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在2025年发布的报告,预计源网侧储能到2030年将达到700GWh,80%的储能装机量将部署在输电连接领域。
ON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ujeeb Ijaz曾强调:“当前是美国企业投资建设储能系统、推动电气化转型的最佳时机”。该公司已在田纳西州的储能电芯工厂于2025年4月率先投产,目前正加快爬产。
07 美国锂电产业的集体困境
ONE并非唯一面临困难的美国电池企业。全球排名前五的美国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曾高调发布新一代储能产品Pod Max,却被爆出即将面临倒闭的消息。
2025年5月29日,Powin向美国俄勒冈州政府提交了一份通知,称“若经营状况无法改善,公司将于7月28日永久关闭,裁减全部250名员工”。理由是市场上存在“不可预见的情况”。
另一家电池储能系统制造商American Energy Storage Innovations(AESI)业务也在逐步缩减。AESI公司市场经理Jessica Tatem表示:“AESI公司正在逐步缩减业务”。
澳大利亚矿业巨头Fortescue以“当前政策环境和市场状况”为由,取消了在底特律建设2.1亿美元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计划,该厂原本预计创造600个就业岗位。
美国的锂电产业正陷入一个死循环:没有铁锂动力电池-整车售价无法降低-消费者需求减弱-整车企业营收困难-缩减新能源业务投资。
特朗普政府《大而美法案》对于新能源产业的补贴削减,反映了两个根本目的:回应传统工业州对于特朗普的支持,助推传统能源复兴;隔离中国产业链,避免在产业链关键节点产生“技术外部依赖”。,然而如下图所示,产业链的公司几乎均为中国企业,产业链去中国化实则困难,更不要说锂电产业链的上游供应链也是由中国企业占主要份额。
08 生存之道:ONE的调整与坚持
ON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穆吉布·伊贾兹表示公司目标是在明年年底前实现收支平衡。这位首席执行官一直致力于减少资金消耗和开拓收入来源。
伊贾兹指出监管动荡是延缓美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之一:“过去六个月里,关税、激励政策、客户需求等系统内的各种干扰因素,加上利率和经济考量,全都导致汽车市场发展推迟”。
ONE将继续维持范布伦镇的电池试产线运营。根据与州政府的协议,该公司已创造约70个就业岗位,并投入1.176亿美元符合规定的资金。其在底特律郊区诺维市总计雇佣180名员工。
根据合同条款,ONE最迟可在2029年12月前完成投资和就业承诺。其已获得州政府资金不以创造就业为条件,而是以达到私人融资基准为前提。
伊贾兹对磷酸铁锂技术仍然充满信心,他认为:“铁磷酸盐不会因为其他化学材料的进步而被遗忘。这种材料安全耐用、成本效益高、全球资源丰富,如今已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产业化”。
(来源:博士观锂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