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正式发布
9月3日,北京市经信局在官网发布了《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此前在3月28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了《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
更早在2022年,北京经信局和北京市监局联合发布《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明确到2025年构建完善的兼具先进性、适用性和实效性的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今年8月的《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发布北京氢能产业标准体系。
《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的发布,可以认为是《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的延伸和发展。
图1 北京经信局发布《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
《体系》提出,到2027年,建立完善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标准基本打通。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5项以上,深度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20项以上,主导制修订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30项以上,对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2、标准体系结构及体系框架
图2 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结构图
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包括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等5个一级子体系、22个二级子体系、73个三级子体系及若干四级、五级子体系,标准体系框架见图3。本标准体系框架根据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对比《意见稿》,《体系》增加了1个二级子体系,2个三级子体系。
图3 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框架图
根据《体系》,氢能行业标准统计表共计338项,已发布实施标准共计202项,其中国家标准140项,行业标准33项,地方标准5项,团体标准24项;待制定标准(含标准计划项目)共计136项,其中国家标准51项,行业标准50项,地方标准10项,团体标准25项。具体见图4。
由于过去了约半年时间,《体系》对《意见稿》的行业标准统计数据页进行了更新。
图4 标准情况统计表
2020年9月,广东发改委发布《广东省氢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与规划路线图(2020—2024年)》,成为国内首份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性指导文件。文件提出了氢燃料电池产业关键标准制修订建议和标准化路线图,旨在解决行业技术标准总体框架不清晰、关键标准缺失、自主标准推广不足、上下游协同度低、标准专利情报弱等制约广东省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效、健康发展的问题。 2022年11月,北京市经信局发布了《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划分为安全与管理、氢基础、氢加注、关键零部件和整车五部分,根据各部分在内容范围、技术特性上的差异,进一步划分和扩展,并规定了2022-2025年北京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 2023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这是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了近三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按照技术、设备、系统、安全、检测等进一步分解,形成了20个二级子体系、69个三级子体系。 2025年8月,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征求《大连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2025年)》意见的函。大连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包括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运、氢加注、氢能应用、氢能检测、产业管理与服务等7个一级子体系、24个二级子体系、30个三级子体系,并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具有大连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的产业标准体系。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3项以上,深度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10项以上,分阶段分层次制定一批大连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地方标准,探索研究一批引领行业发展、响应全市重点企业的团体标准共计10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