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储界网,全球中文储能门户!主办单位: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
2024年新型储能产业,将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和特点?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03 11:27:11 阅读次数:1015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新型储能作为重要的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正因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等多重因素推动而快速发展。据业内预测,2024年新型储能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超过35吉瓦时。那么,2024年新型储能产业可能会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和特点呢?



1. 新型储能发展面临新形势


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发展,新型储能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层面,近年来,国家从加强产业引导、加大技术创新、规范行业管理、健全市场机制、强化调度运用等方面,出台多项支持新型储能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


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释放出加大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号,新型储能作为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重要装备,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地方政府层面,广东省明确要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山东省出台支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和容量补偿等政策,山东省已成为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第一的省份。国家和地方政策将新型储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将推动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


当下,市场对新型储能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大量资本涌入新型储能行业,有望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进一步成熟。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行业持续火热,仅2023年上半年的行业融资总额就达到734亿元,涉及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便携式/户储系统、储能安全、电池回收等多个领域。


海博思创、蜂巢能源等十余家新型储能产业链企业今年上半年进入上市进程或完成上市。在资本的强力助推下,我国新型储能上下游产业链将不断成熟,新型储能成本有望快速下降。


短期内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的需求还不迫切,随着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和新型储能技术进步,新型储能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型电力系统中可开发的调节资源潜力很大。


一方面,中央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电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发展,未来煤电等传统电源仍将是主要调节资源;另一方面,在交通电气化、建筑用能电气化等背景下,大量的柔性负荷、电动汽车等资源接入需求侧,其调节潜力若能得到挖掘,也将提供大量灵活性资源。


2022年,我国风电消纳率为96.8%、光伏消纳率为98.3%,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消纳率可达99.8%。传统调节资源提供的调节能力已基本满足现阶段新能源消纳的要求,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参与调节的需求还不迫切,新型储能在短期内还无法成为系统调节的主力。


未来,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逐步提高,同时新型储能技术快速进步、产业逐渐成熟和成本不断下降,新型储能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新型储能发展探索的几点思考


一是源荷平衡的运行成本很重要。新能源“三性”是其基本、正常的特性,水电也有,特别是径流小水电,实际用户用电也有上述三性。需要源网荷储配合调节,但储能有成本、运行有损耗,收益还要靠政策和市场。


二是要选择时刻和场景发挥作用。日常调节和应急调节储能都可以做,在日常调节中发挥调频作用,同时,保留向上向下的充放电空间才能用于应急。


三是储能发展要因地制宜。火电装机占比较高或水电丰富的省份,因调频资源丰富,储能主要参与调峰市场;负荷水平高、波动大,且调峰资源丰富的省份,储能主要参与调频市场;在调峰、调频资源均丰富的省份,储能主要保障特高压直流故障的紧急功率支援、事故备用等。


四是储能依然是调节手段。源网荷三方在电力系统可称“三足鼎立”,但储能的体量与源网荷三者差距太大,并将持续。储能永远不会成为电力系统的第四只脚,其非源的供给、也非荷的需求。


五是宜参考电力史精准施策。参照电力发展史,我们从无电到有电、从小机组到大机组、从电厂局部供电到联网区域供电、从资源紧张时集资办电到市场改革时竞价上网,甚至电是商品、用电要交钱的农村宣传,都是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政策导向。一蹴而就、完全一致的模式都不可行。比如包有很多种,奢饰品包许多人喜欢,用这样的包去装会议资料就不合适,纸袋、布袋才相得益彰。都是包,各有不同的销售群体。新能源电、储能电也应因地制宜设计出相应市场品种、交易给相应的市场主体。


六是储能的价值回报机制要完善。要结合电传播的物理特性,探索新型储能在源网荷侧,投资者和使用者都满意、都可获得持续收益的价值回报或功能替代机制。



3. 2024年新型储能产业四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竞争

竞争,是新型储能从业者2023年的最突出感受。


新型储能的降本速度和发展速度一样远超业内预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2022年3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储能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这也就是说,不到两年,新型储能已提前完成“十四五”降本目标。


“2023年储能系统框采/集采集中度高,前十大采购单位规模占总规模的90%,以‘五大六小、两网、两建’为主。”岳芬指出,2023年,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储能电池(不含基站/数据中心备电类电池)出货量预估为185吉瓦时,不及年初预期。“受多种因素影响,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50%左右,下半年出货出现放缓。随着产能高速扩张、行业竞争加剧,缺乏资金以及技术积累不足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压力。”


关键词二:创新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新型储能从业者仍对未来充满信心。


储能市场新一轮拉力赛已然开启,大容量、长寿命、低成本电芯成为各家企业竞相研发的重点。其中,电芯单体容量在当前280Ah主流基础上快速迭代,300Ah、560Ah、700Ah、1130Ah储能电芯设计层出不穷。同时,基于大容量电芯,储能电池舱单舱电量实现提升,宁德时代、阳光电源、天合储能等头部企业均推出20尺5兆瓦时集装箱储能系统。


关键词三:破题

从下游应用来看,建而不用问题突出,如何破题成为关键。


“新型储能存在利用率不高、建而不用的问题。独立、共享储能成为近两年市场快速发展的方向,备案项目超过百吉瓦时,但同样出现项目备而不建问题。” 永泰数能副总裁江卫良指出,备而不建、建而不用问题的核心在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储能盈利模式不清晰。


储能项目在规划设计、设备选型、调试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招标时都承诺的非常好,但具体实施与预承诺差距较大,运维故障不断,系统一致性、额定容量、可用率很难达到预期,导致项目实际能调用容量或可用率很低。


关键词四:盈利

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新型储能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


“再好的产品,最终都要通过应用来发挥价值,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回报机制,产业才能持续良性发展。”在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陈建福看来,大型储能集成系统普遍存在多机并联控制复杂、电池侧控制颗粒度低、电网支撑功能欠缺问题。要研究挖掘储能应用场景,解析各场景对储能的应用需求。凝练各场景对不同储能技术、系统指标的精准化、差异化要求。同时研究兼顾储能规划—调度—交易方面的储能调控技术提升方法,建立适配储能高效运营的商业机制。


储能需求将推动政策和市场规则不断完善。2023年9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我国首个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明确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交易。随着电力市场的加快推进和峰谷价差拉大, 储能可以作为主体参与到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通过参与交易获得收益。从已公布的1月电网代购电价看,现有19个地区的最大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广东、江苏和湖北峰谷价差最大,分别达到1.3053元/kWh、1.1414元/kWh和1.0693元/kWh。可见,新型储能收益正在逐渐打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
2、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3、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4、以上网站相关事宜可联系:13851427128 邮箱:xuhuan@jsesa.com.cn
©储界网 Chu Jie Wang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53254号-1         投稿邮箱:xuhuan@jsesa.com.cn